【新婦仔變尪姨-故事說明】
〈新婦仔變尪姨〉是講一個叫「缺(khoeh)--á」的人變成尪姨的故事。
「新婦仔」是去領養別人家的女兒,等到適婚年齡再和自己的兒子結婚。傳統上「飼查某子別人的,飼新婦仔做大家」的觀念中,總認為女孩子辛苦養大也是別人家的媳婦,不如自己抱個新婦仔回來養比較實在。大部分的新婦仔都是因為窮人家無力養,為了女兒能得到更好的生活、減輕家庭重擔的心理,父母必須割捨兒女親情。
新婦仔被領養後,若夫家運勢順利,通常會認為是新婦仔帶來好運而倍受關愛;若是相反,則會受到「新婦á精」、「新婦á體」、「新婦á栽」等惡毒的責備,新婦仔的日子就會變得非常辛苦、不好過。
但是阿仁在〈新婦仔變尪姨〉中,塑造一個變作尪姨的「新婦á」,缺仔八歲時被送去作「媳婦á」,缺仔從小常常會一個人自言自語,好像在跟別人講話,問她是跟誰講話,她有時候回答,是在跟祖先講話。村裡的人說她有陰陽眼,是個通靈人,又兼有預言的本事,後來無論是田園買賣,男女嫁娶,大家都會來拜託缺仔先將祖先叫出來問一下。一直到缺仔20歲,主人要將她完婚之前,缺仔變成「落跑新娘」逃走了。後來缺仔向養父母道歉,說她無論如何 都不能跟那個小她5歲的弟弟結婚,而且她事先有感應,這個婚姻會給家裡帶來不幸,因此她才會逃走。後來家裡的人都原諒她,她就變成一位農村會通靈兼收驚的尪姨。
在傳統觀念上,「新婦仔」原是一種苦命的代表,阿仁卻以「新婦仔變尪姨」這種不一樣的「新婦仔」發展,來突破這種刻板的觀念,表示傳統台灣人也有疼惜「新婦仔」的好人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