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輯收入的主題表面上是兒時記趣,不過卻藉機記載了台灣農村的經濟生活實況,像割稻子、剉甘蔗,側寫了台灣的米糖經濟史。也寫一則農村詐騙事件,算是地下經濟實錄。
【靠普度、加菜改善日常飲食】
台灣早期農村的家庭飲食簡單,營養油臊不足是很普遍的情況,每每要靠過年過節或巧立名目加菜,才可以吃一頓豐盛的正餐。像〈沿路tshiau-tshuē gín-á時〉中,「我」參加富家女孩的生日宴後,女主人包雞腿與三層肉給他帶回家,就是額外的加菜;〈飼牛gín-á普水雞á度〉裡頭的放牛小孩,到田裡去抓青蛙來野餐煮食;〈來去掠走馬á〉母子一起到海邊捉走馬á回家補充油脂。這些都是台灣人物質缺乏年代的飲食實況。
【農村兒童的生活情趣】
早期農村物質缺乏的年代,兒童沒有今天各式各樣的電動玩具及遊樂設施,只有利用農村現有的自然事物,盡量寓樂於工作,像「放牛」這件事。
其實,放牛對小孩子來說是一件很好玩的事,不但輕鬆有趣,而且可以藉機會和同村的鄰居玩伴一起玩。最常玩的遊戲是偷挖番藷炕窯、騎牛相戰,有時候會採野菜、樹葉,玩煮東西、辦家家酒的遊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