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乞食:庄的人氣者-故事說明】
〈乞食:庄的人氣者〉在傳統社會觀念裡,「乞食」就是現代社會的遊民,英文說是homeless,怎麼說都不是體面的「行業」,不過,由於乞食Un--仔的工作表現很「專業」,而且堅守「行規」,在那拋荒的台灣社會,不但沒有受到什麼侮辱性的待遇,還贏得相當的尊重。作者描述乞食Un--仔的專業表現有:
一、乞討區劃定如行政區域般的明確,而且絕不越區乞討。乞食Un--仔的「分區包括阮竹圍仔庄、牛牢仔庄、過溝仔、大人(Tuā-lâng)庄仔佮面前厝(民靖),涵蓋竹塘鄉(蘆竹塘)的民靖村佮二林鎮的原斗里(橋仔頭)、復興里(老窯)、東華里」,比派出所的管區還大。他很守本份,乞討的路線固定,比較熱鬧的街上、自己幾代居住的庄頭──老窯庄,他都會遵守「行規」,跳過去,不乞討。
二、職業裝備齊全、穿著特別。乞食Un--仔的基本裝備是「一枝竹篙箠仔做枴仔、一跤鹹草編的茭薦仔佮一跤人貯粟仔用的亞麻袋仔」,全年不分季節,只有那101套──補了又補,像現代年輕人非常時髦的彩色補丁裝。行頭也「酷」斃了──比今天流行的背包還「酷」的茭薦仔,外加墨鏡。每天在乞討區內步行走透透,那種形象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,根本不需要宣傳廣告。
三、有特殊專長,回報社會。乞食Un--仔的歌喉好,有如古代的「吟遊詩人」,不論人家給他番藷或米糧,他都會唱乞食調跟人誠懇地感恩回報。另外,傳統農村的小孩子一出生就去算命,「命底」不好的小孩,算命先生有幾種對策可以改運,其中一種就是去找那些命不好的人認他做乾爹。乞食Un--仔因為這項迷信,就多了很多兒女,「干焦阮庄--裡就有十外个囡仔叫伊阿爸」。又因為凡是認他做乾爹的家戶,他都會顧兒子的面子,跳過去不乞討。乾兒子多到需要請秘書來幫他造冊,實在有夠誇張。村裡頭還有一句地方性俗語,諷刺某人的命底實在有夠壞,就說他「認悾Un--仔做老爸嘛無解」,正可以反映Un--仔在村裡的「權威性」。
